涨价、缺工、差钱-深圳制造业部分中小企业发展遇难

发表时间:2011/7/28 浏览:13513

标签:制造业 深圳制造业  所属专题:模切加工专题

今年以来,我市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制造业企业,遇到了原材料涨价和工资上涨、招工难、贷款难等诸多问题。如何加快产业转型,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让更多的企业能够经受住市场优胜劣汰的考验,不断做大做强?本报记者最近调查了深圳多家企业,推出“关注深圳制造业”系列报道,剖析我市部分企业遇到的问题,一同思考我市制造业企业发展转型之路。今日推出第一篇,敬请垂注。

“今年日子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难。”近日,记者连续两个星期走访深圳制造业企业发现,差钱、原材料和工资涨价、缺工、限电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开工率不足,一些企业由于没有钱挣而感到“日子很艰难”,更有一些企业直接选择了关门歇业。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有“六大关”考验深圳制造业。

涨价:许多企业的日子很难过

“什么都在涨价,工资在涨、房租在涨、原料在涨,加工费却涨不上去。”王军(化名)2005年在深圳投资开了一家小工厂,最近他关闭了这家30多人的工厂,原因很简单——赚不到钱。王先生的工厂为家电企业生产加热器,一直以来生意都不错。即使在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工厂倒闭的2008年,王先生也凭借多年的人脉和市场应变成功渡过了金融危机,而近两年,他越来越撑不住了。

从去年年中开始,王先生一直动心思想将工厂关闭。今年以来,由于工厂持续亏损,5月份,王先生毅然决定将工厂停产清算,并下定决心不再做工厂。“过去10多元一只的加工费,现在5元钱,加工费不涨反降。而原材料价格则涨得厉害,过去1元多的元器件材料现在涨到四五元一只。去年以来工人工资涨了20%,工人房租的费用补贴涨了10%。”王先生坦言,去年底到今年以来,工厂一直在亏损,只能选择关厂。

据悉,去年以来,石油、铜、铝、棉等商品价格尽管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徘徊,油价上涨使塑胶行业的料件等都跟着上涨。“今年许多企业的日子比2008年还难过。”深圳华丝企业负责人翟小平更是直言,企业不仅要面对材料涨价关,还要面对人工涨价关。目前的情况是大企业情况还好,小企业日子比较难过。据悉,华丝也面临原材料涨价和人工费用提高的难题,但由于大企业的议价能力强过小企业,因此华丝日子还算过得去。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烦恼,而最难接受原材料涨价和人工成本涨价的企业一般都是行业竞争激烈的加工企业,这类企业有接单能力弱、议价能力弱、产品易被替代等特点。

缺工:招来百余人仅两三个留下

“不怕你笑话,从春节到现在招进来100多个工人培训,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两三个人。”深圳市棕榈滩露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丹舟最近一直在潜心进行工厂管理,他坦言工厂缺工导致开工率不足,产能提不上去将严重影响工厂效益甚至生存。董丹舟认为不是他一家企业招工难,“旁边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著名企业招进来1000人3个月就走掉一半。”

“现在的工人是‘80后’、‘90后’,不同于以前的‘60后’、‘70后’。”布吉一家工厂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在工厂工作的时候还会找父母要钱,许多年轻人不将工作当作职业的起点,而是当成人生体验。“管理这一代工人难度很大,他们不希望加班,追求个性,希望工作有稳定收入但不希望太累。”陈先生坦言,其他的条件工厂都可以满足,但工人不愿意加班、甚至不拿工资就“ByeBye”这样的举措很让工厂管理者头痛。“这也间接造成了缺工的存在,以前10个人就可以做的活,现在12个人甚至15个人都完成不了。”

昨天,记者百度搜索之后发现,服装、模具、铣工、电工、油漆工、车板工等需求较大的企业纷纷打出了“不限学历”招揽工人,普遍工资待遇为2000元至3000元,有的招工待遇高达3000元至5000元。在采访中,很多老板表示,深圳生活成本高,而内地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工人的需求量,老员工选择回家就近打工,新员工后继乏力,一些制造业企业普遍感到缺少有经验的普工和技术工人。

差钱:企业到银行贷款难

“往年银行给我们的贷款额度有500万元,今年减到了300万元。”龙岗一家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贷款难让他焦虑不已。刘先生已经打算好了,工厂一方面是少接订单来渡过眼前难关,一方面是在开工旺季通过欠供应商货款来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刘先生坦言,现在中小企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一般都会采用常规方法也就是选择欠供应商货款、少接订单等方式来解决。刘先生介绍,他的一些朋友会到香港去贷款,一般可以通过贸易方式或者地下钱庄来操作。“香港贷款利率低,一般会低过内地银行一半。”

记者调查了解到,制造业企业由于缺少抵押物,在目前信贷紧缩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到银行贷款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据介绍,目前,深圳企业到银行正常贷款,所有费用算下来,贷款100万元大约一年需要支付8万元至11万元的贷款费用,这使得存、贷款利差正在不断扩大。贷款市场的“高利润”使得大批资金跑步进入借贷市场,深圳市场各种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遍地开花”,钱非常好挣。

记者的一位朋友刚刚进入某担保公司,底薪每月2000元,由于入对了门,这位“新手”每月实际收入过万元。某担保公司员工告诉记者,只要接到担保业务,每月就有提成,月薪很容易过万元。据悉,企业到银行贷款,一般都会有担保公司来提供担保,也就是说,企业在支付银行贷款利率的同时,还需要支付2%~3.5%的担保费。

贷款的“高利”,使得中小企业度日更加艰难。一部分企业还在撑着,一部分企业由于撑不下去,直接选择了关门。

政策因素:“每项政策我们都细心研究”

最近几个月去企业采访,公积金成为企业诉苦重点。“深圳现在向企业推住房公积金,我们明知道这是一件好事,但能不能先拿出细则,再缴纳费用。”一位台企负责人陈先生拿出厚厚一叠对“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的“研究成果”。据悉,这家有1500名工人的工厂,为缴纳公积金每年将增加近300万元的支出。

4日晚,记者在新浪微博里输入“深圳公积金”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到近5000条微博。一位网友称:“工作了一年多,公积金有3000多元,工作十年就有3万元了,等我退休了应该有10万元,在深圳可以买两平方米的房子。”

最让企业头痛的不仅是费用的增加,还有工人的抵触情绪。陈先生介绍,有房的员工不愿意缴纳公积金,没有房的员工也不愿意缴纳。“员工流动性太大,一些新人连工资都不领就直接走人,怎么缴纳公积金?而且缴纳公积金之后如何领取也是问题。”陈先生建议,应该针对深圳特区外来人员比较多的特点来制定细则,规定在工厂服务1年以上必须缴纳公积金,这样企业操作比较容易。“一刀切很可能会伤到企业。”

“几乎每一项政策我们都会细心研究,都要细心考虑,甚至包括大运会期间放假放几天?要交货的工厂可否提前加班以备交货期?这些琐碎问题都需要考虑。”谈到即将在深圳举行的大运会,每一家接受采访的企业老板均称非常关注其放假细则。“更重要的是深圳政府的导向是什么?欢迎什么样的制造业留下?”这家台企的负责人陈先生坦言。

创新乏力:许多“山寨”厂歇业了

对于企业来说,更新设备和创新都很难。在华强北采访,不止一家手机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倒了许多生产山寨手机的工厂。深圳到底有多少山寨手机工厂停业或者半停业?记者调查的数据并不准确,有说最少千家的,有说几百家的。苹果等创新型手机的推出,封杀了仿冒者之路,前几年赚得“钵满盆满”的许多山寨手机厂家最后“被逼”歇业。

“深圳工厂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有钱赚大家都挤进来,没钱赚都作鸟兽散。”深圳市金凯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倪云斌坦言,为何许多山寨手机被消灭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仿冒,舍不得在研发上投入、拿不出可信赖的品牌营销方案,这使得最后能成为品牌的手机商屈指可数。“过不了创新关,深圳制造业不可能做大做强。”倪云斌认为,创新者,关键是要有人才,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真正能做到的企业很少。据悉,目前“金凯为”正在培育人才上下功夫,不仅在技术人才上舍得投入,连营销人才也打算自己培养。

在深圳,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议价能力强,生存机会大,而运营成本的高企往往使得企业缺乏创新资金,如何渡过创新关亦成为制造企业的难题。

限电:“最怕停电的一刹那”

“做IC的,在停电的一刹那,所有的正在生产线上的精密电子元件都会报废。”在深圳经营电子元件生意近20年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电子行业发达,而电子行业最怕停电。据调查,在深圳,几百元一个的UPS不间断电源销路非常好,原因很简单:在不允许断电的重要设备上配置该设备,可以使用蓄电池作为备用能源,外电路停电时,可以及时切换为蓄电池供电。“但UPS无法长时间供电,也就保证2个小时以内的备电。”

在采访时,记者调查了解到,宝安区从4月中旬就已经“错峰限电”,一直要到6月下旬,一般采取“开四停三”、“开五停二”或“开六停一”措施。宝安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有订单也不敢接,不知道是否能按时交货。”另一家负责人反映:“限电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产能比平时减少15%~20%。”

实际上,今年遭遇用电难的不仅仅是宝安的企业,在光明新区的企业也被“错峰限电”。记者调查了解到,原特区外一些大型企业为应对限电,纷纷购买了发电机自己发电。“自己发电,一度电大约要增加成本超过50%。”光明新区一家企业管理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柴油的价格涨到了6元多,工厂生产一度电大约要2元多一点,正常上网用电大约每度不到1元。“这还不算柴油发电机的费用。一台普通的柴油发电机要100多万元,而且是高污染、高投入,还有安全隐患。我们最近一直在强调安全发电,以保证安全度过这段电荒期。”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评论:( 请您说点什么吧!)

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